截止4月16日,由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承担的“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编制” 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按设计要求全面结束 。
“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1:400万)编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编制的新一代1:400万中国环境地质图系中的图件之一。编图范围涉及我国的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55个地级市,北起辽宁省丹东市的鸭绿江江口,南抵中越边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度约1.8万km。
按照项目总体设计的技术要求,野外调查工作的任务主要是对遥感解译资料进行重点地段的野外验证。其调查内容包括海岸带地形地貌、岸线类型与多年变化、河口地表环境现状及变化、海岸带重大工程建设与规划等。经初步调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辽西-燕山南麓,浙东、闽北、广东、海南的大部分海湾的海岸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以基岩海岸为主;下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鲁北平原、苏北平原及黄河,长江、韩江、珠江等三角洲和杭州湾的海岸地貌以平原为主,海岸类型以砂质或淤泥质海岸为主。其中,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区域分布有红树林海岸带,在南海诸岛的环礁和海南的部分岸礁分布有珊瑚礁。在海岸带上分布有众多大中型港口群、核电站、大型油田、跨海大桥、海底隧道以及大规模水利设施等重大工程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
项目组人员经过40天的野外调查,全面按照总体设计相关技术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全部野外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收集了沿途的相关资料,为编制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奠定了扎实基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对已有成果资料进行全面总结,结合海岸带综合开发规划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环境障保需求,深入分析海岸带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演化特征、危害程度以及发展趋势,对海岸带区域环境地质条件进行分区评价,编制中国海岸带环境地质图及重点地段的遥感解译图件,为我国海岸带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与港口建设布局和功能区划、重大工程建设与灾害防治、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
(水环室) 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