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 基于地质演化研究进行生态保护修复

发布时间:2022-04-29

我国由1.8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串起的海岸带,可以分为基岩海岸、泥质海岸、砂质海岸、生物海岸和人工海岸等5种类型,从北至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气候带。我国海岸带以北方滨海盐沼湿地和南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最为典型,局部地区还有少量的天然牡蛎礁、海草(藻)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

研究显示,近100万年以来,渤海湾、苏北平原、长三角等地发生了6-7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在距今7000-5000年左右,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发生了大规模海水入侵,在渤海湾西岸海水侵入内陆最远距离超过80千米。距今5000年以来,海水逐渐退去,沿海地区重新成陆,现代海岸地理格局逐渐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地区产生了强烈影响。大规模的围填海和围海养殖挤占生态空间,阻隔生态系统自然连通性,造成滨海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岸线减少超过40%,滨海湿地面积消失57%,其中红树林面积减少40%。同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河流泥沙输运等影响,我国有70%以上砂、泥质海岸发生侵蚀。

针对海岸带地区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在开展海岸带自然演化过程、规律和趋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监测资料,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此,建议加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岸带地质演化过程、规律及趋势。同时,针对盐沼湿地、红树林、牡蛎礁、海草床等重要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地质调查,识别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地质问题,为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案。

                                                         (转自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