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银行,男,1982年8月生,博士研究生,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能源地质室主任,工程首席专家。
专业方向:构造地质、构造与铀成矿
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或基础地质问题情况:
首次提出全球中新世末次隆升构造制约砂岩型铀成矿、松辽盆地渐新世—中新世(40-10Ma)构造反转与砂岩型铀成矿相关等系列原创性认识和成果,支撑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工程的部署和实施;初步阐明中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大规模砂岩型铀成矿的动力学机制;厘定了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从俯冲造山阶段(340-310Ma)→碰撞后造山阶段(310-290Ma)→非造山阶段(285-270Ma)等不同阶段的造山过程及成矿地质事件。
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情况:
牵头编制中国地质调查局《铀矿地质调查“十四五”实施方案》和《全国铀矿调查实施方案》,支撑服务“十四五”铀矿工程、项目的部署和实施;主持的铀矿调查项目圈定多处找矿靶区,支撑准东将军庙、帐北,鄂尔多斯泾川外围等地区钻探工作部署;团队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支持项目;近3年,团队与省级自然资源厅、高校、科研院所、油田等行业部门开展项目合作,签订合同14项,合同金额共计681万元,进一步激发了团队科技创新能力。
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情况:
提出的新构造制约砂岩型铀矿的原创性认识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要代表性成果之一通过专家验收,推动了新构造与铀成矿关系领域的研究;协助工程首席专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提出“红黑”岩系耦合沉积对砂岩型铀成矿制约的创新性认识,对指导北方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发挥了重要作用;参与建立陆相盆地“232”铀矿找矿技术方法,创新了我国砂岩型铀矿调查技术方法和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2篇,其中国际SCI 8篇, 成果发表于GR、Lithos、OGR、JAES、GJ等。
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情况:
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二级项目负责人4人,三级项目/科技部专题等负责人16人;培养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2人;本人获批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优秀地质人才,获第十七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依托工程、项目、IGCP、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等推动铀矿调查与研究融合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多次组织(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